首页 > 学会新闻 > 正文

学会第八次学术年会成功召开

发布日期: 2010-12-28
    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文中对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制定了国家信息化的远景目标。学会为积极响应该战略规划,更好地开展学会的工作,加强各校间的合作与交流,指导并促进高校信息化的建设,2006年10月18日-20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中国高教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八次学术年会。参加会议的有全国150余所高校的与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共300余人。参与人数和学校规模均为历届年会之最。 
    会议征集学术论文108篇,并评选出21篇优秀论文。论文在"教育信息化"杂志上正式出版,
在学术年会正式开幕前,于10月17日下午,在萧山国际酒店召开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三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理事们认真讨论了学会新一届理事成员和咨询委员会成员的产生办法、学会章程修改意见稿、理事候选人名单和咨询委员会候选人名单。
    10月18日学术年会正式开幕。教育部赵沁平副部长为本次年会发来签名贺词,并由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娄晶处长代为宣读;出席本次年会并发言的领导有中国高教学会叶之红副秘书长,吉林大学张向东副校长,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作委员会秘书长李树芳教授、浙江大学校办主任任少波、浙江省教育厅高科处王迪钊副主任等。
    大会期间,教育部科技司信息化处娄晶处长作了"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现状与展望"的报告,指出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发展全局中的关键环节,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内在要求,以教育信息化为龙头,带动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全面发展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坚持"体制创新、统筹规划、重点突破、分步推进、资源共享、深化应用"的原则,深入学习《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制订本地和本校电子政务建设规划,加强领导,统筹管理,加快建立和完善协调、高效的教育电子政务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加快建立教育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增加教育电子政务服务内容,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提高教育电子政务的开发能力和应用水平,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员培训和工作交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电子政务专业和管理队伍。
    黄达武理事长作热情洋溢的工作报告,总结出学会当前工作的几个重点:
1. 以学术会议为主线,促进高校间合作与交流,凝聚力量,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
2. 紧密依靠各成员单位,集体讨论,集思广益,完善制度,加强组织建设,努力做大做强。
3. 积极拓展对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社会影响。
4. 充分发挥示范和指导作用,支持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拓宽社会服务领域。
并指出高校信息化工作的新方向和新思路:
1. 信息化应用建设的认识不断深入,应用建设的需求日益强烈。
2. 数字校园建设多是以应用建设为中心展开,注意采用成熟先进的技术实现方式,根据业务需要组织流程,注重信息共享。
3. 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步采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先进技术,提供全方位的决策支持
4. 应用的技术实现不再是瓶颈,应用软环境建设成为关键要素。应用建设大环境进一步向有利于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方向发展
5. 信息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信息安全投入逐步加大,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现信息化与信息安全协调发展成为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6. 教育信息化的各个领域融合速度加快,最终用户将更加方便地享受个性化服务
7. 信息化过程也成为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持续培训和被培训的过程。
    会议期间,采取大会发言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有15所大学16人次作会议发言,学会组织的两个研究项目:《高校管理信息标准》和《高校信息化评估体系研究》作相应大会总结报告。会上发言踊跃,讨论热烈, 会下深入交流,会议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大会顺利地实现了新一届理事会成员的调整,符合大多数会员的愿望,适应了高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需要,必将对我国高校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产生积极的影,与会代表达成一致共识:
1. 理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管理体制仍然是当前大家十分关心的议题。高校内部信息化建设有关部门以不同方式、名称逐步整合、统一是当前的发展趋势。部分高校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对这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起了较好的推动作用。信息化办公室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模式,但是信息化办公室应该是一个实体,有一支技术支撑队伍,要有技术业务能力;同时又要赋予较强的行政职能,具有行政协调能力。高校的信息化建设既要有规划,又要有具体单位付诸实施。
2. 行政驱动仍然是现阶段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催化剂。应该加强高校与教育部相关职能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上的沟通,以取得上级领导层对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理解与支持;同时更好地发挥学会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顾问和咨询作用,为领导当好参谋。
3. 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各高校有必要制定符合各校实际情况的信息化建设的中、长期建设规划,在规划的指导下,根据财力和人力情况,采取分步实施的方针,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不断把学校信息化建设引向深入。
4. 要抓好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各种标准规范建设,如基础设施规范、应用系统规范、信息标准规范、应用规范、用户规范以及信息化管理规程,积极开展信息化校园评估体系的研究,使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5. 资源整合是目前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中最迫切和最有效的解决方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整合现有的信息,解决目前各高校中的信息孤岛和信息不一致问题,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6. 211二期工程和西部大学信息化建设项目的投入,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也在不断地向好的方向发展。我们高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者要抓住机遇,积极开展工作,将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步步推向深入。
  
    10月19日大会通过了由新一届理事会提交的"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四届理事会成员名单"、"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第一届咨询委员会成员名单"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新章程"。 
    华为3COM公司、富士通中国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新中新集团公司、Intel公司及博科通讯有限公司赞助了本次会议,并在大会上作精彩的技术报告。
    与会代表对会务组周到的会务工作、会务人员的热情服务和辛勤劳动表示诚挚的感谢。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
2006年10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