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信息安全专项工作组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
网络信息安全专项工作组管理细则
(经2015年10月9日网络信息安全专项工作组第一次常务组员会议审议通过)
网络信息安全专项工作组(简称“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是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以下简称“分会”)为凝聚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力量,建设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经验交流、技术协作、资源共享、成果推广的服务平台,共同应对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威胁,保障智慧校园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而成立的专项工作组织。为加强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的组织管理工作,根据《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管理规定》和《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育信息化分会专项工作组织管理办法》,特制定此管理细则。
一、 服务对象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以分会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包括高校会员、企业会员、个人会员、青年会员、特邀理事等,通过会议、咨询、培训、出版等方式为相关政府部门、学校、企业提供服务。
二、 业务范围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的业务范围主要包括如下四方面:
1) 调查研究:对国内外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支撑技术、应用情况、建设与运营模式等开展调查研究,掌握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发展状况,把握高校网络信息安全发展规律;
2) 技术测评:组织高校安全力量,与厂商及民间机构等进行合作,对各类网络安全产品和解决方案进行广泛深度测评,形成符合高校实际的安全指南,同时为国内高校提供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和加固咨询;
3) 联合防御:搜集、汇总、发布安全情报(漏洞、威胁和应对措施),及时通报受影响单位;建立各校安全团队的沟通协调和联合防御机制,互相协助处置各类安全事件,分享安全工具;组织和参与国内外攻防演练、安全竞赛和安全会议,提升行业整体防御能力;
4) 示范推广:针对高校安全需求通过会议研讨、课题研究、撰写论文、经验交流、开展培训等方式,推广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的先进经验、创新机制和研究成果,发挥先进高校的示范作用。
三、 组织机构
1) 工作组成员
发展工作组成员采用申请-核准制:对于高校会员代表、企业会员代表、个人会员、青年会员、特邀理事和咨询委员,由个人提出申请,经核实后即可成为工作组成员;对于会员高校和会员企业的其他成员,由其所在单位会员代表或工作组常务组员推荐,经组长审核后可以成为工作组成员。
工作组设组长1人,常务副组长1人,副组长若干人,由工作组常务组员协商确定,并报分会理事长批准。
2) 常务小组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设常务小组,作为工作组的议事机构,负责决定工作组的目标、任务、工作计划,执行学会理事会的决议,决定任务小组的设立,人事任免等重要事项。
常务小组由30名左右常务组员组成,可由工作组正副组长会议按照组员工作和参与活动情况以及工作需要进行调整或增补。
3) 任务小组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按照不同的工作任务建立若干任务小组,任务小组规定的任务结束其使命即告完成。
任务小组组长由工作组常务组员担任。
四、 活动形式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主要开展如下几种活动:
1) 研讨交流:
每年召开1~2次全体会议,讨论交流工作;通过视频方式不定期组织安全技术报告或者专题培训;任务小组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小组研讨或交流会。
2) 研究报告:
鼓励成员进行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研究,总结经验,撰写论文;积极组织和推荐发表论文,出版有价值的研究报告。
在时机成熟时,根据研究情况组织撰写和发布高校网络信息安全状况年度报告。
3) 制定标准
根据需要制定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标准规范。
4) 竞赛演练
组织高校网络信息安全运维比赛和攻防演练,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队伍技能。
5) 在线协同
通过在线协同平台,交换网络信息安全情报信息,互相协助处理网络信息安全事件,联合抵御网络安全风险。
五、 组织管理
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组是分会内设的专项工作组,受分会专项工作部管理,对外活动组织由分会秘书处负责,日常活动由组长、副组长负责组织和协调。
六、 附则
此管理细则经工作组常务组员会议讨论通过并报分会备案后生效,由工作组常务小组负责解释。
附1:常务工作小组名单 (24名)
顾一众、沈晓春、宋式斌、何海涛
姜开达、吴海燕、王宇、张永强、韩博、张焕杰、沈立强、安杰、
张文德、高东怀、苏伟、许卓斌、陈军、刘建峰、林已杰、颜凯、
刘百祥、李锁刚、李文、唐川
附2:工作组组长名单
组长:顾一众
常务副组长:沈晓春
副组长:宋式斌 何海涛
常务秘书:姜开达